本文作者:交换机

袁粳米,

交换机 05-17 32
袁粳米,摘要: 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袁粳米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袁粳米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现在袁院士的杂交水稻还有没有人在食用?为什么?我们现在...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袁粳米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袁粳米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现在袁院士的杂交水稻还有没有人在食用?为什么?
  2. 我们现在常吃的大米有哪些品种是经袁老辛苦培育的新品种?

现在袁院士的杂交水稻还有没有人在食用?为什么

看到这标题,又看了下边的回答。我想笑…也许我农村人见识少吧!可以这样讲,在我这里(浙江)种的百分之九十九是杂交稻,只有少量的粳稻糯稻自己留种。我敢说市场买的基本也都是杂交稻米。说没吃的完全自欺欺人。还有说东北米的,要知道那是产地,不是品种。只要后期曰照充足,温差大米质自然就好!说杂交稻口感差的是不懂还是啥的,长规稻并不好吃,八十年代前期就基本都是种长规稻。口感记忆尤新。

中国水稻的种植中,50%的面积种植的谢华安的两优杂交水稻,主要南方,30%的是日本稻,就是日本侵华留下的稻种,主要在北方袁隆平的超级稻占5%,种植以后主要是酿酒和做饲料。大家要记住谢华安,他是解决中国粮食危机的人,是他能让大家吃饱饭。

袁粳米,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当年你们的祖辈快饿死的时候,可没心情讨论这些问题!还有人说口感,拿起筷子吃肉,放下筷子骂娘的人比比皆是。吃水不忘挖井人,一点感恩的心都没有,可以当年怎么没有把你们这些忘恩负义的祖宗全饿死啊!!!

出饭率低,口感差,营养成份比较单一是杂交稻米的最大缺点,再加上种子价格贵、生长期比较耗肥导致种植成本高,综合算起来,实际上杂交水稻并不比常规稻优势,是人们追求高产量而忽视了它的不足之处,现在不明就里的人高估了它的价值,相信以后时间会给出答案。

我是74年下放农场,农场有近一万亩水田,76年开始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。在水稻生产期,化肥.六六粉和锄草剂必不可少的。

袁粳米,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杂交水稻分两季,早稻晚稻,优点是***少,结穗多,易存活,产量高。杂交水稻是长粒型,形状不同籼米大米,很好识别。

我们农场当地职工和知青,不少于千人,每天食堂供应的米饭就是杂交稻。杂交稻口感好,特别是农村大锅煮出来的米饭,香喷喷的不用配菜,每月40斤定量,有的男知青还不够吃。每年春节,知青大担小担的,把节余的杂交米担回城,和家人同享。

农场隶属农业厅,一部分杂交水稻自产自销,绝大多数由农业厅统一划拨,肯定的是,会流向老百姓的餐桌。

袁粳米,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,杂交水稻对我们知青来说,对健康,对生育没有一点影响。至于是不是转基因这个不好说,只有专家才能给出正确答案。

我们现在常吃的大米有哪些品种是经袁老辛苦培育的新品种?

袁老是名副其实的“杂交水稻之父”,说到常吃的大米有哪些品种是经袁老辛苦培育的新品种?答案是当前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很少是袁老培育的,但不是袁隆平培育的品种,却未必没有‘袁氏基因’。这得从杂交水稻发明说起,有人质疑说袁隆平不是“杂交水稻之父”,说到水稻杂交,常规稻选育也会利用到“杂交”,但这不是利用“杂种优势”,而袁老是第一个发现水稻“杂种优势”现象的科学家。

图: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数据

水稻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稻是“汕优63”、“汕优64”和“威优64”,这三个品种的亲本都来自袁隆平团队发现的“野败(第一个三系不育系)”。“超级母亲”广适性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8S也是袁隆平团队(邓启云)发明的,它撑起了两系杂交稻半边天,截止2016年年底Y两优系列品种有95个,截至目前累计推广达2.5亿亩以上。

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杂交水稻解决了人类温饱问题,袁老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,完成“禾下乘凉”的梦想,值得尊敬!

补充:杂交水稻一般在华南稻区、长江中下游、长江上游、武夷山区等地区种植,在东北地区种植杂交水稻很少。

云众地服务宗旨: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,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。更多种植技术知识,欢迎关注【云众地】

我们常吃的大米有哪些品种是袁隆平老先生培育的?我是东北人,我可以负责人的说东北粳稻没有一个品种是袁隆平培育,也没有一个品种是使用袁隆平选择的育种材料培育的,袁隆平老先生对水稻的影响力主要是在南方地区。所以, 不要把南方的籼稻和北方的粳稻混为一谈。

虽然我是东北人,但是也是从事农业的。对于南方的粳稻了解的较为有限,但是据我了解现在南方粳稻的品种比较多,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里貌似真没有袁隆平老先生培育的品种,可能是我了解的较为有限的原因吧,如果说错了您就一笑而过吧。袁隆平最大的贡献不在于培育多少个品种,或者弄点高产创建弄出几个超级标杆产量,这些不重要。重要的是把“三系杂交”从理论应用到了实际,这才是南方籼稻育种的基础。

南方普遍种植杂交水稻,有的是应用雄性不育系的“三系杂交”方式培育新品种,有的是应用光温敏不育系来培育品种,还有的是应用细胞核质不育系来培育新品种。总之,南方的籼稻品种培育90%都离不开一个“不育系”,这才是袁隆平一生最重要的贡献,至于说他培育几个品种、是否得到推广都无所谓了。作为一个育种人,一生有一个突破性的成就可以说就是功德圆满了。

即便是有如此的成就,也不能过分的夸大其成就。毕竟还有谢华安、徐一戎、陈温福、田永太等水稻专家的努力才有国内水稻今天的发展。

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,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袁粳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袁粳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inzhu56.com/post/6805.html发布于 05-17

阅读
分享